2022年1月1日,56歲的張某某入職某物業公司從事清潔、保潔工作,雙方簽訂了為期一年的《雇傭合同》。2022年10月22日,張某某在推垃圾車處理垃圾的過程中遭受交通事故傷害,經診斷為左足骨折。
后張某某向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市人力資源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市人力資源保障局依法受理并調查。經查全國社會保險信息比對查詢系統,市人力資源保障局未查詢到張某某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記錄。因此,市人力資源保障局認定張某某受到的事故傷害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屬于工傷認定范圍,并作出工傷認定決定書。
但某物業公司對這一認定不服,認為張某某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與其公司系勞務關系,發生由他人引起的意外傷害不適用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張某某受傷不應認定為工傷,故向法院起訴請求撤銷工傷認定決定書。
法院審理后認為,本案系工傷保險資格認定糾紛。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規定,同時參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人社部發〔2016〕29號)第二條規定,工傷保險制度并沒有明確將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排除在適用范圍之外,即勞動者達到或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未依法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用人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并且,將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納入《工傷保險條例》保障范疇,也符合《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因工傷亡的,應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請示的答復》(〔2010〕行他字第10號)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公傷亡的,能否認定工傷的答復》(〔2012〕行他字第13號)的精神。
故本案中,張某某進入某物業公司工作時雖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其并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其發生工傷事故,具有依據《工傷保險條例》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因此,法院最終判決駁回某物業公司的訴訟請求。
該案經二審后維持原判,現已生效。
■法官提醒
根據工傷認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勞動者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并不必然影響工傷認定,這有利于保障超齡勞動者的工傷保險權益。用人單位應當認識到,對于聘用的未辦理退休手續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超齡勞動者,不能以勞動者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為由規避工傷保險責任。
本案也警示用人單位應主動提高參保意識,充分保障超齡勞動者的工傷權益,依法為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包括已享受和未享受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員)單項參加工傷保險、繳納工傷保險費,更好地分散自身用工風險。
來源:人民法院報
]]>欽北區法院審理后認為,經仲裁及另案審理,生效的法律文書已經確認李宿與漁具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系。漁具公司關于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的辯解,法院不予采納。根據社會保險法的相關規定,漁具公司作為用工主體,未為李宿繳納工傷保險費,因此在李宿發生工傷事故時,應由公司承擔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若公司不支付,則應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并由公司日后償還。
關于停工留薪期待遇,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李宿在停工留薪期間的原工資福利待遇應保持不變,由漁具公司按月支付。考慮到李宿的停工留薪期為2021年10月17日至2022年4月16日,共計6個月,扣除漁具公司已經支付的2個月工資,漁具公司還應支付剩余4個月的工資,共計1.1萬余元。
關于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李宿九級傷殘,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應獲得9個月的本人工資作為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因此,漁具公司應支付李宿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5萬余元。
關于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七級至十級傷殘職工在勞動合同終止或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時,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李宿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應為3.1萬余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應為2.5萬余元。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工傷職工的勞動能力初次鑒定費用及因鑒定產生的相關檢查費用,應由用人單位承擔。因此,漁具公司還應支付李宿因勞動能力鑒定而產生的鑒定費250元和檢查費用502.9元。
不久前,欽北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漁具公司應支付李宿停工留薪待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鑒定費和檢查費總計8.3萬余元。
目前,該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